审计研究报告(2018年第24期)审计精神的历史传承及其在新时代的丰富发展

作者:文章来源:宜春学院审计处浏览次数:558发布时间:2021-06-21

审计精神的历史传承及其在新时代的丰富发展

   

早在革命根据地时期,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党的领导下,克服重重困难,以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审计工作中,形成了为实现民族独立、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,信念坚定、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,独立客观、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。20185月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,习近平总书记要求,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,以审计精神立身,以创新规范立业,以自身建设立信。从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,审计精神是一代代审计人优秀品质的历史沉淀,更是一辈辈审计人一脉相承的精神财富。

本文回顾了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审计精神,总结概括了新时代的审计精神,包括信仰法律、崇尚法治、客观公正、忠于职守的精神,脚踏实地、扎实苦干、敬业奉献、为国为民的精神,与时俱进、开拓创新的精神。分析了审计精神与审计实践的辩证统一,以及践行新时代审计精神的路径,即在具体工作中践行新时代的审计精神、通过有关制度进行保障和约束、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等。

  

审计精神的历史传承及其在新时代的丰富发展

  

审计精神具有形而上的、隐性的特征,是制度文化、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在审计实践中的具体表现。从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,审计精神是一代代审计人在无形中潜移默化的优良沉淀,是一辈辈审计人在无声中一脉相承的精神财富,也是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。

一、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审计精神

革命根据地时期,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制度逐步建立,在预决算监督、反贪污浪费斗争、商业政策落实、维护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,审计人员表现出了高度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,为审计精神的传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
(一)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审计精神是在艰苦斗争中为实现民族独立、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。

在革命根据地时期,中国共产党人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探索精神影响深远,形成了井冈山精神、苏区精神、长征精神、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典型的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精神,审计精神就是上述革命精神在审计人员身上的反映和体现。在革命根据地时期,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取得土地革命战争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的胜利,这一时期物资匮乏,财政管理水平和能力不够高,但审计工作仍在异常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中很好地服务战争大局,审计人员心甘情愿,兢兢业业,呕心沥血,廉洁自律,树立了良好的审计形象。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阮啸仙就是这一时期审计精神的典型代表。根据史料记载,阮啸仙同志身体瘦弱且高度近视,却经常在油灯下熬夜工作,以“坚韧卓绝为吾人本色,奋斗牺牲是我辈精神”作为自勉。陈毅同志在得知阮啸仙牺牲后写下了《哭阮啸仙、贺昌同志》的诗,其中“审计呕心血,主政见威严”一句高度赞扬了阮啸仙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。以阮啸仙为代表的审计人员所体现出的审计精神,与这一时期形成的“坚定信念、求真务实、一心为民、清正廉洁、艰苦奋斗、争创一流、无私奉献”的苏区精神是高度契合的[1]。同一时期在其他根据地担任审计机关领导人的谢觉哉、高自立、曹力如等同志,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审计精神也十分突出,集中体现了在艰苦斗争中,为实现民族独立、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。

(二)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审计精神是坚持党的领导,信念坚定、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。

在革命根据地时期,虽然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审计领导制度,但审计工作一直接受党的有力领导。例如,19414月,新四军华中分会发出通知,决定在军政党委员会下设审计委员会;1948年成立的西北审计委员会,由中共中央西北局指定党政军财等部门5人组成,并对西北局负责。当时的审计干部大多数都是工人、农民出身,文化水平不高,缺乏财经管理知识,面临的工作环境动荡不安。但审计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并取得发展,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,也离不开当时审计人员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,以及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。正是由于这种奋斗精神,审计工作克服了审计机关的设置时断时续、领导体制不时变化、办公环境恶劣、居无定所等诸多困难,为各个时期革命斗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
(三)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审计精神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,独立客观、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。

在不同的革命根据地时期,党的中心工作也发生了变化,审计工作以党的任务目标作为出发点和关注点,对当时的革命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,随着各个时期革命工作的变化及时调整审计重点,审计领域也不断得到拓展。不论审计工作任务如何变化,审计人员所表现出的独立客观、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却从未改变。在物资匮乏的革命年代,审计人员针对“鸡毛蒜皮”的细节坚持独立客观、不留情面。例如,晋冀鲁豫边区的审计人员“把关很紧,一两米、一文钱都不放过,更谈不上走后门,讲情面。有一次某同志没有查明墨汁损坏的原因就新买了几瓶,审计科不批,没有报销[2]。”19349月,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审计人员面对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争环境,仍然坚守工作岗位,向中央执行委员会提交了《中央审计委员会关于四个月节省运动的总结》的审计报告,不到一个月后,工农红军就被迫撤离中央苏区,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。

二、新时代审计精神的主要体现

早在20061030日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浙江省审计厅调研时就已对“审计精神”做出重要论述,包括信仰法律、崇尚法治的精神,脚踏实地、扎实苦干、与时俱进、开拓创新的精神,不惟上、不浮躁、鼓实劲、求实效的精神,甘当国家财产“看门人”的精神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审计工作,先后印发了《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》、《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》及相关配套文件,对完善审计制度作出了总体部署。党的十九大、十九届三中全会要求改革审计管理体制,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,着力构建集中统一、全面覆盖、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。审计工作迈入蓬勃发展的新时代,审计人员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。深刻领会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审计精神重要论述,对弘扬新时代审计精神,建设信念坚定、业务精通、作风务实、清正廉洁的审计队伍至关重要。新时代审计精神可总结概括为:

(一)新时代的审计精神是一种信仰法律、崇尚法治、客观公正、忠于职守的精神。

审计人员牢固坚守权由法定、权依法使等法律原则和法治观念,严格依照法定权限、法定程序履行职责,严格做到依法审计、实事求是。依法审计不仅是一种行为理念被崇尚和推广,更是一种行为规范被贯彻落实到实处,使审计人员真正做到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形成了信仰法律、崇尚法治的精神。正是这种精神的存在,培养和提高了审计人员的职业习惯和道德品质,使审计人员形成了不受任何干扰、不受人为控制、不受私欲羁绊的工作态度,以事实为依据,真实反映情况,对有关事项的调查、评价和判断,既不掺杂个人的好恶和主观意愿,也不受被审计对象的干扰和左右。在工作中坚持原则,深入联系实际,准确把握和坚持“三个区分开来”的要求,敢于监督、善于监督,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断形成了正确的思想观念、价值取向和行为意识。

(二)新时代审计精神是一种脚踏实地、扎实苦干、敬业奉献、为国为民的精神。

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全面把握和准确领会党和国家各项重大决策,时刻不忘肩负的责任和使命,心甘情愿投入其中。通过不断培养和提升专业能力,用事实和数据说话,积极作为,发挥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韧劲,做出成绩、干成实效。例如生前任湖南省沅陵县审计局局长、被追授一等功奖励的李逢琪同志[3],在工作时不慎坠入溪谷,以身殉职,“接地气,办实事,一片真情为人民,是李逢琪的真实写照”。在工作中坚持原则,尽职尽责,成绩突出;植根基层,心系群众,在促进精准扶贫上出实招,解决了山区行路难、通讯难、用电难的现实问题,竭尽全力帮助百姓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。还有诸多被表彰和授予先进荣誉的典型代表,他们和李逢琪同志一样,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、扎实苦干、敬业奉献、为国为民,正是他们的这种精神,促进了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。

(三)新时代审计精神是一种与时俱进、开拓创新的精神。

在政策跟踪、财政、金融、企业、民生、资源环境、经济责任等各领域审计中,审计人员积极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,不断优化和创新审计工作的方法、程序、制度和机制等内容,与时俱进,开拓创新。近年来,涌现出了诸多创新大数据审计方法的团队和个人,在显著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同时,改变了传统的审计思维方式,推动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。这背后体现了审计人员高度的政治责任感、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。例如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审计署上海特派办徐景浙同志[4],始终牢记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的宗旨,忠实履行审计职责,不断探索审计领域,拓展了金融审计的“蓝海”,推动了金融有关领域的改革和发展。审计人员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,发现并促进问题的解决,而支持他们默默坚守的动力来自于投身审计事业所带来的光荣感、自豪感和成就感,来自于审计人员对党和国家、对人民的责任和忠诚。

三、审计精神与审计实践是辩证统一的

无论是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,审计精神与审计实践辩证统一,相互作用、相互促进、共同发展。

(一)审计精神推动了审计实践不断发展。

革命根据地时期,在艰苦斗争的环境中形成了审计人员顽强拼搏、无私奉献的审计精神,推动了审计实践的发展,审计工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。新时代审计实践证明,正是由于审计精神的内在支撑,审计人员才能克服诸多困难,以饱满的热情出色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各项审计任务。从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审计工作集中在反贪污浪费斗争、节省运动,到新时代审计工作的全面覆盖,一代代审计人在复杂多变的审计环境中,面对艰巨的审计任务,始终兢兢业业,任劳任怨,认真负责,一丝不苟。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》和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》,决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,从新的高度上强化了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,审计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推动审计事业的新发展。

(二)审计精神反映了审计实践的内在要求。

不同时期的审计精神具有鲜明时代特征,都有特定历史时期的烙印,反映了当时审计实践的内在要求。例如在忠于职守、开拓创新方面,审计工作的重点随着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而不断变化。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,苏区为支持革命斗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节省运动,中央审计委员会积极投入该项工作中,对节省运动进行了审查和总结。在晋冀鲁豫边区,面对当时的抗日形势,审计工作的重点聚焦于监督财政部门,充分利用现有的财力物力夺取抗日胜利。而新时代的审计工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围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、促进全面深化改革、促进权力规范运行、促进反腐倡廉开展审计工作。各个时期的审计精神都反映着这一时期审计实践的特色,具有各个时期的不同特征。

(三)审计精神的核心要义具有稳定性。

无论审计精神的具体阐述如何变化,但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、依法审计、客观公正、担当尽责、清正廉洁等核心内容是不变的、稳定的,并与各个历史时期审计实践相统一、相符合、相一致。例如,在清正廉洁方面,审计人员在各个时期都会面临诱惑、陷阱和腐蚀,因此一直严格遵守廉政纪律、保密纪律、工作纪律等,坚守党纪国法和道德品质“两条底线”,严格规范审计行为,始终保持清醒头脑,廉洁自律,慎独慎微,清清白白、干干净净地做人、做事。早在中华苏维埃时期,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阮啸仙就提出了审计工作的“六不准”纪律,即不准偏听偏信;不准弄虚作假;不准漏查和作不精确统计;不准徇私用情;不准吃馆子或吃公饭,外出审查一律自带干粮;不准收受被审人员任何物品。20187月,审计署结合新时代新要求,研究制定了《审计“四严禁”工作要求》,并与之前修订的《审计“八不准”工作纪律》,一并印发全国审计机关执行[5]。毫无疑问,在这些纪律背后所反映的审计人员的清正廉洁精神是相似的、一脉相承的。

四、践行新时代审计精神的路径

20185月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,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,以审计精神立身,以创新规范立业,以自身建设立信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、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,干一行爱一行,专一行精一行,努力践行新时代审计精神。

(一)在具体工作中践行新时代的审计精神。

审计精神是对审计人员职业特点、行为准则、价值取向等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,来源于审计工作的具体实践,同时对审计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。审计人员出于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认同,出于职业荣誉感的感召,自觉践行审计精神,从知行合一入手,从点滴小事做起,干在实处,审计精神自然就会内化为价值追求,外化为行动自觉。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,培育和践行新时代的审计精神,如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、普法宣传等活动,增强审计人员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;通过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等活动,使清正廉洁成为审计人员共同的价值准则。

(二)通过有关制度进行保障和约束。

践行新时代的审计精神需要制度进行调节和规范,将审计精神与制度规范进行对接,使抽象的审计精神在制度中得到细化,成为具体的要求。通过激励和惩戒的具体措施,明确引导和抵制的方向,明确提倡和反对的内容,使抽象的审计精神在有关制度的落实和执行中得到践行。有关制度所发挥出的约束作用,能使审计精神得到更加全面而系统的保障,进而不断提高审计人员对审计精神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同,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内化为心理定势。

(三)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。

近年来,各级审计机关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,他们尽责担当、无私奉献,心系党、国家和人民的重托,放弃了休息、牺牲了团聚,认真履行审计职责,在工作中努力践行审计精神,发挥了示范和引导作用。通过现场宣讲、广泛报道、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,利用报纸、门户网站、新媒体等平台,积极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,树立审计人员信得过、看得懂、学得来的榜样,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和激励广大审计人员,努力践行新时代的审计精神。